大洪水

大洪水

Winifred Knights

Winifred Knights (British painter) 1899 -1947
The Deluge, 1920
oil on canvas
152.9 x 183.5 cm. (60.2 x 72.24 in.)
Tate Britain, London, United Kingdom
© photo Tate Britain

温妮弗里德-奈特斯
大洪水,1920年
油画
152.9 x 183.5 厘米。(60.2 x 72.24 英寸)
泰特英国,伦敦,英国
© 照片:Tate Britain

目录注释 泰特英国
这幅《世界末日》是温妮弗里德-奈特斯(Winifred Knights)的作品,作为1920年罗马装饰绘画奖学金决赛的参赛作品。从最初的17位年轻艺术家中,Knights与Leon Underwood(1890-1975)、James Wilkie和Arthur Outlaw一起被选入决赛,他们都是伦敦斯莱德艺术学院的学生,1915年10月至1920年7月间,奈特斯在那里断断续续地学习。大洪水 “的主题被指定为最终奖项,在8周的时间内,”提交一幅油画或钢笔画和一幅漫画”(引自Alan Powers,《二十世纪初的装饰绘画–温妮芙蕾德-奈特斯的背景》,载于Winifred Knights 1899-1947,第17页)。这幅画的尺寸,5英尺乘6英尺,也是评委们事先设定的。1920年7月5日,奈特斯开始在画布上进行创作。尽管在这个夏天里,她患上了扁桃体炎和眼疾,并提交了部分未完成的画作,但她还是获得了奖项,于11月在罗马的英国学校接受了为期三年的奖学金。
虽然奈特斯最初构思的《圣经》中的洪水场景,前景是平静地进入诺亚方舟的人物和动物,远处则是平静的、水平的风景区,但最终的设计完全是更有戏剧性的。狂热的人物从被吞噬的水面上逃向高处,而方舟则在远处无声无息地滑行。锐利的对角线在画布上营造出一种动态的运动感,让人联想到大卫-邦伯格(David Bomberg,1890-1957)和爱德华-华兹华斯(Edward Wadsworth,1889-1949)在第一次世界大战(1914-18)前的沃特克主义实验。其他入围者描绘的都是古典的半裸体人物(见Winifred Knights 1899-1947,第16页),而Knights的作品则采用了更明显的现代主义风格,他更喜欢风格化的、衣着华丽的人物和清晰的阴影。觀者們被這幅作品的現代化渲染所打動。1921年2月,当这幅作品在伦敦皇家学院举办的竞赛作品展上展出时,《每日画报》的一位评论员这样描述道:”方舟让人联想到现代的混凝土建筑,而人物则是当代的男女。评论家们称这位画家是个天才”(《每日画报》,2月8日,引自朱迪斯-柯林斯,《温妮弗里德-奈特斯1899-1947》,载于《温妮弗里德-奈特斯1899-1947》,第9页)。
在这些 “今人和女人 “中,就有奈特斯本人,她作为前台右中的女人出现在画面中。她的母亲也为怀抱婴儿的女人做模特儿,而奈特斯的朋友,艺术家阿诺德-梅森(1885-1963)则为她身边的男性人物和跑上山的男人做模特儿。将自己置于风景中是一个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,奈特斯可以通过它来节省时间和金钱,尽管它可能有更广泛的意义。1917年1月19日,奈特斯在东汉姆市银镇的TNT炸药厂引爆了,这让奈特斯深受影响。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本土最大的一次爆炸,600间房屋被夷为平地,73人丧生。在附近的电车车顶上,克奈特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幕惨烈的灾难,强烈的震撼使她不得不推迟了在斯莱德的学业一年,到伍斯特郡莱恩霍尔特的农场与亲戚一起休养。大洪水》中的恐慌感可能反映了这段创伤性的经历;当然,在战争结束后,人们惊恐万分地逃离迫在眉睫的危险的场景会引起更广泛的共鸣。
在余下的职业生涯中,奈特斯继续创作圣经和宗教题材的作品,特别是从她在罗马学习期间发现的意大利quattrocento绘画中汲取灵感。与斯坦利-斯宾塞(1891-1959年)一样,她也是20世纪20年代参与宗教意象复兴的英国艺术家之一。

Back To Top